美联储加息(三):缩表才是暴跌的开始和牛市的终结
美联储要在3月中旬召开今年第二次议息会议,市场对于此次会议加息的预期异常强烈,这使得加密市场阴跌不休,萎靡不振。许多投资者把美联储加息比作“空军”的大招,只要这个大招一放出来,市场就会应声而跌,节节溃败。
然而从历史来看,2017年的大牛市是在美联储连续的加息中走出来的。如果深入分析美联储最近几次加息的全过程,会发现加息很多时候只算是“热身运动”,美联储开启缩表才是真正的“空军的大招”,一招既出,见血封喉。
在上周四,美联储公布的1月FOMC会议纪要显示:多位决策者认为今年晚些时候应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虽然在“何时开始、以多快的速度进行、何时停止?”这些问题上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然而“缩表”两个字一放出来加密市场就应声而跌,一直阴跌到现在,并在昨日出现加速下跌的现象。而历史上美联储每次缩表都会引起一片血雨腥风,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
在美联储加息系列文章的第三篇,我们来触及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一个核心概念:缩表。并为你解读,为什么缩表才是暴跌的开始和牛市的终结?
美联储缩表的“黑暗历史”,一缩表就崩盘?
2022年,美联储主要会做三件事,加速缩减购债规模、加息即提高联邦利率、缩减资产负债表,这三件事层层递进,每进一层,杀伤力就可能成倍增加。
现在,缩减购债已接近尾声,市场也已消化了美联储未来将多次加息的预期,这就意味着,后续对市场造成影响的因素中,缩表会是关键因素。
而从历史来看,美联储过去尝试过六次缩表,时间分别为1921-1922、1928-1930、1937、1941、1948-1950以及2000年。几乎每次都是声名狼藉,其中有5次都以经济衰退而告终。如下图:
美联储历史上6次缩表的情况,可以发现,缩表对经济和市场造成了很大的下行压力。其中,1920年,美联储共计6次缩表,持续1至2年,缩表规模15%,股票下跌,经济下滑,由通胀转为通缩;1930年,美国大萧条时期,被动缩表,导致股票下跌,经济崩溃;1949年,二战时扩表支持战争之后,美联储主动缩表,导致股票先抑后扬;1969年,因为马歇尔计划,美联储被动缩表,导致股票和经济均受小幅冲击;1978至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时被动缩表,不过未能抑制通胀,股票、经济均下行;2000及201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和911恐怖袭击后主动缩表,由于这是美联储短期流动性救助措施退出而导致,影响不大。
美联储缩表对世界经济、投资市场都影响巨大,而且基本上都是较负面的影响。具体来说,世界经济增长会出现下滑,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1960年、1978年和2000年的缩表对全球当期的经济增长影响较小,但随后1~2年全球经济增长出现下滑,美国经济增速在缩表当期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从资本的全球流动情况来看,美联储缩表后,其他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下滑,比如2000年缩表当年,高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的FDI净流入分别大幅下滑47.87%、8.55%。而与此相反的是,美国FDI净流入却在缩表后持续增长,例如1978年和2000年缩表期间流入美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增长101.72%、11%。从这点来看,美联储缩表可以说是对全球挥动了收割的镰刀。
从对全球投资市场来说,基本上每次缩表,从长久来看都是大跌为主,除1949年缩表外,其余5次缩表均在缩表期间或缩表后,造成股票等投资市场价格的大幅下降。从最近的一次缩表来看,缩表从2018年初开始,持续一年,美股及全球其他市场也跟着跌了一年,比特币及整个加密市场也直接牛转熊,大跌一年,其中比特币从近两万美元跌至3000多美元,80%以上的跌幅。可以说美联储缩表周期跟股市等投资市场的下跌周期几乎是同步的,这就很值得担忧了。
美联储现在已经开始讨论缩表的事情,上周四发布的1月FOMC会议纪要也明确提到了缩表的议题,后续如果加息2、3次的作用不大,不排除美联储提前缩表的可能。美联储理事沃勒在上周五提到,“美联储可以在加息后不久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圣路易斯联储主席、明年FOMC票委之一布拉德(Bullard)也倾向于尽可能早地开启缩表。可以说缩表这个大杀器已经被美联储从武器库搬了出来,只等合适机会就会扔出来。
美联储缩表魔咒,为什么每次缩表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我们知道“枪式”原子弹的爆炸原理是:起爆控制器自动引爆炸药,把两个半球形的可裂变材料迅速压缩成一个扁球体,达到超临界状态。中子源释放大量的中子,使链式反应迅速进行,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就是具有巨大破坏力的原子弹爆炸。
而分析最近几次美联储加息,我们会发现美联储每轮加息周期里,在刚开始的加息阶段,市场大多时候并不是很给面子,马照跑,舞照跳。直到开启缩表进程,市场才会真正的迎来下跌,甚至是给世界带来灾难性后果:所有投资市场大跌,甚至是引起经济大衰退。
美联储加息就像是原子弹的“引爆炸药”,而缩表才是原子弹大爆炸。为什么缩表会具有如此威力?这可以从美联储缩表本身和原因来分析。
美联储缩表,简单的说就是减少自身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行为,美联储通过直接抛售所持债券或停止到期债券再投资的方式,实现对基础货币的直接回收,相对于提高利率,是更为严厉的紧缩政策。缩表堪称为美联储弹药库里的“核武器”,意味着正式向世界宣告美国全面紧缩的货币政策开始到来。
美联储在2020初因为疫情的影响,启动了一项无限制的债券购买计划来提振市场、降低企业和家庭的长期借贷成本。到目前为止,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经达到9万亿美元,是此前的两倍多。这些规模庞大的负债表主要包括美国国债和MBS证券。
美国国债就是美国财政部发的美国债,美联储买了美国国债以后,就把钱都给了财政部,然后由政府“发钱”;MBS证券是抵押支持债券,即把贷出的住房抵押贷款中符合一定条件的贷款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抵押贷款的集合体,也就是美联储把地产负债的锅都背了。前一种方式是通过发国债增加美元的现金流,后一种方式是通过放贷增加现金流。缩表的意思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美联储不仅不再购买债券,而且开始卖出债券,来回收美元。
美联储后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赶紧处理这9万亿美元的负债表,卖了以后把美元收回来,从根儿上减少美元的流通,这也是回收美元的关键步骤,可能会从根本上抽干市场上的“水”,届时将会使加密市场在内的几乎所有市场变的干涸,市场里所有的生物都将面临死亡的威胁。
从此次美联储缩表的原因来说,持续加息不一定能推高长端利率,不但不能抑制通胀,反而可能导致收益率曲线平坦化、甚至倒挂。也就是说,现在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果已经减弱。而缩表是数量型工具,如果通过“加价”无法抑制经济过热,那么“缩量”将是更直接的选择。
因为此次通胀是美联储为代表的央行大放水即“外生货币”超发导致的,美联储此前的大幅扩表使市场中的流动性泛滥,现在通过调整价格(加息)已经很难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作用了,更直接的控制货币供给的办法就是减量,即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也就是说此轮美联储加息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缩表会是最终的手段,也可能是对市场影响更猛烈的手段。
所以,今年真正让人恐惧的不是美联储加息,而是美联储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这才是终极大杀器,是“空军”的原子弹。
总结来说,2022年可能会是开启全面紧缩的一年,如果美联储开启加息和缩表,我们将进入一个双倍紧缩的时期。而相对于缩表来说,加息还不算是回收流动性,如果把降息、QE这些比作踩油门,那么加息就相当于松开油门,车速会逐渐慢下来。而缩表,才是真正的直接踩刹车。踩了刹车,车上所有的人和物都会被动停下来,甚至会因为惯性被撞得头破血流。
虽然从以往美联储的做法来看,都是先进入一段时间的加息周期之后,再开始缩表,然而此次因为疫情的大放水导致的高通胀和经济系统性风险,美联储很可能会出现提前缩表的情况,相对于加息,缩表才是真正的核弹爆炸,对加密市场的影响可能是灭顶之灾,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关注。
© 2024 OKX. This article may be reproduced or distributed in its entirety, or excerpts of 100 words or less of this article may be used, provided such use is non-commercial. Any reproduction or distribution of the entire article must also prominently state: “This article is © 2024 OKX and is used with permission.” Permitted excerpts must cite to the name of the article and include attribution, for example “Article Name, [author name if applicable], © 2024 OKX.” No derivative works or other uses of this article are permitted.
Information about: digital currency exchange services is prepared by OKX Australia Pty Ltd (ABN 22 636 269 040); derivatives and margin by OKX Australia Financial Pty Ltd (ABN 14 145 724 509, AFSL 379035) and is only intended for wholesale clients (within the meaning of the Corporations Act 2001 (Cth)); and other products and services by the relevant OKX entities which offer them (see Terms of Service). Information is general in nature and should not be taken as investment advice,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or an offer of (or solicitation to) buy any crypto or related products. You should do your own research and obtain professional advice, including to ensure you understand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ese products, before you make a decision about them.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 never risk more than you are prepared to lose. Read our Terms of ServiceTerms of Serviceand Risk Disclosure Statement for more information.